文章分類Article

GOOGLE留負評會被告嗎?

消費者與店家常見Q&A

 

 

Q1:我只是想分享真實感受,但如果評論內容會讓店家生氣,我會有法律責任嗎?

A1:如果您確實有實際消費經驗,且評論內容是基於您的主觀感受,即使語氣帶有不滿或偏激,通常不會有法律責任。然而,請務必確保評論內容不虛構、不過度誇大,且不包含侮辱性或人身攻擊的言詞,否則仍可能構成誹謗罪或公然侮辱罪。


Q2:如果我看到一間店有很多差評,但沒有實際去消費過,我可以轉貼或分享這些負評嗎?

A2:若您沒有實際消費經驗,單純轉貼或分享他人未經證實的負評,可能存在風險。如果這些負評後來被證明是虛構或惡意攻擊,您轉貼的行為可能被視為協助散佈不實資訊,進而影響店家商譽,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責任。建議您在轉貼或分享前,務必確認資訊的真實性。


Q3:店家發現不實評論後,除了提告,還有其他解決方式嗎?

A3:是的,除了法律途徑,店家也可以嘗試以下方式:

  • 積極回應:對於真實且具建設性的負面評論,店家可以公開、誠懇地回應,感謝消費者的回饋,並說明改進措施。這不僅能化解誤會,也能展現店家的負責態度。
  • 私下溝通:對於具爭議性或可能存在誤會的評論,店家可以主動聯繫評論者,嘗試私下溝通,了解狀況並尋求和解。
  • 請平台協助:如果評論內容明顯違反平台規定(例如:惡意攻擊、散佈不實資訊),店家可以向評論平台檢舉,請求移除不當評論。

Q4:店家如何證明不實評論對營業造成損失?

A4:證明不實評論對營業造成損失需要提出具體證據。這可能包括:

  • 營業額數據:比較評論前後的營業額變化,例如銷售額、來客數等。
  • 財務報表:顯示利潤或營收的下滑。
  • 客戶流失證明:若有客戶明確表示因負評而取消訂單或不再光顧,可提供相關證明。
  • 其他間接損失:例如為澄清不實評論而額外支出的廣告費用、員工因此承受的心理壓力等。

▲法院會綜合考量這些證據,判斷不實評論與營業損失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