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
損害賠償是什麼都可以求償嗎?

損害賠償是什麼都可以求償嗎?

#車禍 ≠ 中樂透

#請求權基礎
發生車禍沒受傷就算了,最怕的就是人財兩失的情況。
那麼大家知道車禍後該如何請求賠償嗎?

 

 

車禍可不是中樂透!並不是無肇事責任就可以獅子大開口喔。想要趁火打劫,還要看法官會不會理你!

損害賠償的判斷要件:

請求損害賠償需符合以下要件:

  • 是否有侵害行為
  • 因果關係
  • 主觀上有無過失

請求損害賠償的一方必須舉證,依照修繕、醫療、薪資等實際開銷的收據來請求賠償。若是未來的醫療費用、薪資(造成無法工作的情況)也應該要有依據才行喔!


大錯特錯!這些責任是分開的!

他違規就有罪;有罪就必須賠償;賠償是我說了算。大錯特錯

違規與否,是行政處罰;
有罪與否,是刑事責任;
賠償與否,是民事責任。
這些都是分開的!

真實案例:網紅超哥車禍事件

網紅超哥駕駛昂貴的汽車撞上停等紅燈的男大生,當下以6000元和解,事後卻遭男大生求償兩百萬美元。

最後法院判決超哥犯過失傷害罪,處拘役拾日,可易科罰金;男大生不滿判決結果提出上訴,最後遭駁回。


什麼是「請求權基礎」?

請求權基礎多用於民事案件,是指要求某種權利或救濟的法律依據。簡單來說,就是你提出要求或訴訟的「根據」,這可以是基於法律規定或契約條款,告訴法官你為什麼有權利這樣要求。

常見的請求權基礎有:

  • 契約條款
  • 侵權行為
  • 不當得利
  • 勞資動基準法
  • 行政程序法
  • 家庭暴力防制法
  • 家事事件法

精神慰撫金:並非隨口開價

法院會根據身分、社會地位、收入、學歷、工作等,再加上案件的損害程度來決定賠償金額,並不是自己隨口開價就可以的喔!


訴訟小撇步:專業介入是關鍵

車禍確實可以依過失傷害、重傷害等主張刑事訴訟權益,有誠意調解是達成和解的關鍵。有律師的介入可以有助於避免更嚴重的法律後果,他們能分析案件在法庭上的可能結果,並提出有利的調解條件,使雙方都能接受。


常見 Q&A 法律小學堂

Q1:車禍發生後,我可以請求哪些賠償項目?所有的損失都能得到賠償嗎?

A1: 車禍後您可以請求的賠償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類,但必須強調,所有請求都應有實際依據

  1. 醫療費用: 包含掛號費、醫藥費、住院費、手術費、看護費等,需有醫療收據為證。
  2. 交通費用: 因就醫或車輛送修而產生的交通費,如計程車費、復康巴士費用等。
  3. 財物損失: 車輛維修費、財物損壞的修復或重置費用,通常以估價單或收據為準。如果車輛全損,則依事故發生時的時價計算。
  4. 薪資損失: 因受傷無法工作所造成的收入損失,需提供診斷證明書、薪資證明、勞保或健保投保紀錄等作為依據。
  5. 勞動能力減損: 若因傷勢導致未來工作能力受損,可透過專業鑑定評估請求。
  6. 精神慰撫金: 因車禍受傷所造成的精神上痛苦和不適,屬於非財產上的損害。

重要的是,所有請求都必須是實際發生的損失,且與車禍有因果關係。法院會依據提出的證據來判斷賠償金額,並非您說了算。

Q2:車禍後如果對方有肇事責任,是不是我就一定能拿到很多錢?

A2: 不一定。對方有肇事責任,意味著他可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,但「賠償金額」並非您說了算,也不是對方有肇事責任就等於要「獅子大開口」。賠償金額會基於您實際遭受的損害證明來計算,例如修車費用、醫療單據、薪資損失證明等。

此外,如果車禍發生時,您也有部分過失(例如未注意車前狀況、超速等),那麼在法律上,您的過失比例也會影響到最終能獲得的賠償金額,這稱為過失相抵。法院會依照雙方的肇事責任比例來分配賠償金額。

Q3:車禍後對方不承認有肇事責任,我該怎麼辦?

A3: 如果對方不承認肇事責任,您可以採取以下步驟來保障自己的權益:

  1. 報警處理: 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,由警方製作交通事故現場圖筆錄,作為後續判斷責任歸屬的重要依據。
  2. 申請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: 事故發生後約一個月,您可以向各縣市交通大隊申請這份報告,它會初步判斷雙方有無肇事因素。
  3. 申請車禍鑑定: 如果對初步研判表不滿意,或雙方對責任歸屬仍有爭議,可以在事故發生後六個月內,向各縣市的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申請鑑定。鑑定報告通常是法院判斷肇事責任的重要參考。
  4. 尋求法律諮詢: 讓專業律師協助您評估案件,並指導您如何收集證據,以利後續的調解或訴訟程序。

Q4:什麼是「精神慰撫金」?要怎麼知道自己可以請求多少?

A4: 精神慰撫金(也稱作「精神賠償」)是針對您因車禍所承受的精神痛苦、身心不適、生活不便等非財產上的損害,所請求的一筆賠償。這筆金額不像醫療費或修車費有明確的收據可以計算。

法院在決定精神慰撫金的金額時,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,包括:

  • 雙方的身分、社會地位、年齡、學歷、收入。
  • 事故的損害程度: 例如傷勢的嚴重性、是否造成殘疾、復原期間的長短等。
  • 個案的具體情節: 例如事故發生的原因、肇事者的態度等。

因此,精神慰撫金並不是「自己隨口開價」就可以的。雖然法律上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,但法院會根據上述因素,並參酌過往判例來做出一個合理且公平的判斷。建議在提出請求前,可以諮詢律師的專業意見,評估一個合理的金額範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OP